回首頁 | facebook | plurk | 逢甲大學 | 問卷調查管理系統 | 後台管理 | English | 隱私權政策  
 會員入口
 訊息活動
 校友服務
 校系友會組織
 傑出校友
 校友電子報
 刊物區
 留言版
 贈予逢甲
 職能發展中心

堅持拔河精神 走自己的路
專訪電影「志氣」助理導演—徐意喬

她今年27歲,終日以T-Shirt與球鞋為伍,看似稚氣未開、身材嬌小的小女孩。她的名字是徐意喬。
2004年就讀母校土地管理學系,在校期間曾擔任母校電視台志工與修習社會傳播學程,2005年她第一次參加電影工作擔任臨時演員,開始電影工作之旅。受到楊順清導演(註1)的啟蒙,於逢甲電視台開始學習編劇、導演、攝影與剪接等有關工作。2006年加入了母校招生宣傳短片《型男日記》拍攝工作,擔任楊順清導演的助理。2007年創作的《緊握青春-燃燒拔河魂》作品榮獲台中市小金馬影像創作大賽「銀牌獎」。2011年擔任第48屆金馬獎最佳短片《小偷》聯合製片與執行製作,2012年擔任蘇格蘭世界盃拔河賽中華代表隊隨隊攝影紀錄,並在電影《BBS鄉民的正義》擔任場務和臨時演員等。

片名《志氣》電影於2013年1月17日於臺中首映,該片許多場景都在逢甲大學體育館取景,意喬在裡面擔任助理導演的工作。此電影為新銳導演張柏瑞執導,內容是以景美女中拔河隊少女們拉出世界一片天為題材改編而成的故事。《志氣》這部電影,讓熱愛拔河的意喬,奮不顧身的投入其中。意喬從拔河中學會堅持自己的路,認為一放手,就像拔河一樣,就什麼都沒了!而以下是我們對意喬的專訪稿。

你的夢想是擔任導演嗎?為什麼?
其實我從來沒有把當導演當做夢想,而是希望能透過影像這個最直接的視覺工具,將我想說的故事、想傳達的信念讓更多的人看見、理解。生活中很多時候,有很多情感和精神,光是用文字並不足以傳達,還不如讓觀眾能夠看到你想表達的,再讓每個人去各自解讀,即使不同人會有不同的詮釋結果,畢竟每個人本來就不同。我很尊敬「導演」這個職稱,我比較喜歡說自己是「影像創作者」,因為影像是我的創作工具,會寫文章不一定就能稱為作家,會拍影片也不一定能稱為導演,我自覺還沒有到導演的程度。

妳是怎麼成為「志氣」電影的助理導演?
2005年第一次參與電影工作(【我的逍遙學伴】),只是領一顆便當的臨演,當時只是覺得好奇而參加了拍攝,此後被電影工作的幕後環境吸引住。2006楊順清導演剛好接受母校邀請替學校拍攝一部劇情短片【型男日記】,完全沒經驗的我,憑著看過電影現場的熱情和剛加入逢甲電視台的經歷,應徵上了導演助理,成為我第一次的電影工作經驗,也替我的電影製作概念打下基礎。
之後我一直關注台灣電影相關動態,在台灣電影最慘澹的那幾年,幾乎每部台灣電影都會去捧場,也開始應徵各電影的駐校代表,幫忙電影宣傳。對我而言,不管是什麼電影,這些電影都是在我們土生土長的台灣這塊土地上孕育出來的,而且如果我自己未來也想從事電影行業,假如我不支持台灣電影,那還想求誰來支持?也因為這些電影宣傳經驗,讓我漸漸認識更多台灣電影導演、演員和工作人員。
漸漸有越來越多的台灣電影開拍,我時常把握擔任電影臨演的機會,對非相關科系的我而言,當臨演是最容易親近電影工作的機會,而且也是在片場最沒有壓力的角色,等待的時間越長,我就有越多時間可以觀察拍片現場發生的一切。
2011年我在網路上發現有人打算要拍攝一部拔河電影,雖然自己手上課業尚未完成,但因為拔河這個題材是我自己夢想未來想拍攝的,也是自己一直在拍攝的記錄片題材,因此一看到有人要拍攝電影,就主動想找到該劇組,希望自己多少能為這部電影盡一己之力。透過在拔河圈的人脈找到導演,並跟導演懇談後才發現導演手上的劇本也還在籌募資金的階段。導演一心想把這個台灣女孩們最踏實的奮鬥精神透過電影傳達出去,但也因為導演樸實不煽情的說故事手法,讓許多人認為劇本不夠商業化而不願投資。一路跟著導演改劇本、訓練演員、找資金、面試輔導金,中間碰過許多波折,但我仍相信這個故事是絕對值得被搬上大螢幕,最真誠的台灣精神。
至於為什麼成為這部片的助理導演,一來是我和這群素人演員相處了很長的時間,我希望自己在這位子上能夠掌握演員情緒,也希望我在拔河的專業部分和安全部分可以多少替電影把關。當然更要謝謝張柏瑞導演和投資公司願意相信我,給我這個機會,讓我第一次參與電影長片就能擔任助理導演。

妳認為成為導演應該要有什麼能力或特質?
導演必須很清楚自己要說的故事和精神該如何透過影像傳達,影像傳達的元素,除了要讓演員能了解和傳達出導演所想說的,場景氛圍、影像風格、配樂、步調等等都很重要。導演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不管是自己的或別人的,要能理解演員的背景和想法,去溝通轉化成自己想要的東西。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如何能夠盡可能完整的把自己腦袋中所想像的畫面,傳達給電影工作中每一個要去幫你實現夢想的天使。

妳跟別人不同的方向,如何堅持下去?
大學念的是土地管理,影像創作是從逢甲電視台志工隊開始接觸,在社會傳播學程則碰到兩位重要的老師啟發,也找到更多同好一起實踐夢想。初期創作就有得到一些獎項的鼓勵,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肯定,好像就這樣理所當然的被夢想推著走了。我反而覺得沒念傳播相關科系,讓我擁有更多不同的生活經驗,也讓我能有更多不一樣的創作能量。而且興趣往往能比專業更讓人有拼勁想堅持不是嗎?

有沒有發生什麼事情讓妳想放棄?如何克服?
工作難免還是會有讓人力不從心的時候,尤其在團隊工作中,有時候很難顧全所有狀況,會讓我想放棄的往往不是碰上難處理的問題,而是因為被誤解卻難以解釋的時候。然而對我來說,這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種使命。要說如何堅持,是我跟拔河學的,因為在拔河繩上也是如此,就算再累再沒力都要撐在繩上,如果放手就什麼都沒了,你必須告訴自己,在比賽結束的槍聲響起前,不能放手。很多時候,只要你堅持著跟大家再努力一步,就能拿到勝利,而這個終點,是所有人一起奮力抵達的。拍電影和拔河一樣,都是團隊運動。

妳喜歡的導演是誰?或是標竿學習?
很多導演都有不同的讓我欣賞的地方,我欣賞周美玲導演對情感細膩的捕捉,喜歡侯季然導演清新脫俗浪漫的影像風格,張作驥導演對小人物生活的精準捕捉,楊力州導演對故事的敏感和大膽處理。而影響我最多的是林育賢導演,從他的短片、紀錄片到劇情片我都看過,而且也跟導演有過許多次實際接觸。林育賢導演的作品講的都是某種現象,我喜歡他每次傳達的精神、態度,不管是紀錄片或劇情片,他掌握的角色總是鮮明。期待我也能把我想透過影像傳達的精神,在大螢幕忠實呈現的那天。


註1:楊順清導演為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畢業,曾編導台灣第一齣由智障人士演出的舞台劇「糖的天空」,以及多部電影的副導演。1991年在楊德昌執導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身兼編劇、副導、表演指導、演員等多職,與楊德昌、鴻鴻、賴銘堂等人共同以《牯》片獲得第二十八屆金馬獎最佳原作劇本獎。2002年完成個人第一部電影導演作品《扣扳機》;《台北二一》為楊順清執導的第二部電影作品。

 

圖說:意喬紀錄照
圖說:2006在逢甲電視台製作的專題報導【尋羹尋根】獲得台中小金馬佳作
圖說:2006逢甲大學【型男日記】開拍-首次擔任導演助理兼劇照
圖說:2006逢甲大學【型男日記】開拍-首次擔任導演助理兼劇照
圖說:200709 開始跟拍逢甲機械拔河隊
圖說:200905 跟拍逢甲龍舟隊
圖說:20080313 舉辦電影【人之島】校園座談
專屬逢甲人的電子報 第0021期
版權所有©逢甲大學全球資訊系統內之所有內容及版面設計—著作權屬 逢甲大學
聯絡電話:04-24517250 轉 2551  電子信箱:alumni@fc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