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新知: [總膽管結石症] --文:/高嘉宏 本文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副教授。

談完膽結石和膽囊息肉後,本期將為各位校友介紹另一種常見的膽道疾病--總膽管結石症。

如前所述,膽囊的結石大多是原發性膽固醇結石或黑色石,但若移行進入總膽管或肝內膽管就成為續發性膽管結石。事實上,原發性總膽結石的比例不高,多半是由膽囊結石滑落而進入總膽管。

總膽管結石在臨床的症狀可有可無,通常會發生輕微阻塞性黃疸。典型的症狀是有發燒,膽性腹絞痛、繼而發生黃疸。總膽管結石引起的問題包括阻塞性黃疸、膽管發炎、急性或慢性胰臟炎和膽石性腸阻塞等。

總膽管結石的病人不一定有臨床症狀。無症狀者只有在篩檢時,才能找出。有症狀者則多半是因為膽管結石所引發的合併症,例如前述的膽管炎、胰臟炎、肝膿瘍甚至腸道結石阻塞,才進而發現有膽管結石的存在。

總膽管結石症患者若在無症狀時去抽血檢查,可能只有輕微的肝功能異常或有輕度膽汁滯留的現象。若發生合併症時,譬如急性胰臟炎,血液中胰澱粉酵素及胰脂肪酵素會明顯上升,又因結石造成總膽管阻塞,所以病人的直接型膽紅素會明顯上升。另外,若合併膽管炎或甚至敗血症時,則會有明顯的全身發炎反應,此時實驗室檢查可見到白血球明顯升高或血液培養出細菌。

在影像學檢查上,腹部超音波掃描是目前廣被使用的工具。總膽管結石可造成膽管的阻塞及續發性擴張,但急性膽管阻塞初期的影像學檢查,未必能發現膽管擴張,須經過大約24小時才能見到明顯擴張。若結石阻塞在總膽管末端,則包括近端總膽管,總肝管及肝內膽管,甚至膽囊管皆可見到擴張。目前超音波儀器若配合適當的掃描技術,大約可檢查出75%至80%的總膽管結石。典型的結石在超音波下呈高回音,比膽管周圍的組織回音更高,大的結石可具有音影,但如為小結石則不易呈現音影。其他常作的檢查包括電腦斷層掃描和內視鏡逆行膽胰攝影術等。

傳統外科剖腹手術幾乎是以前治療總膽管結石唯一選擇。有症狀的總膽管結石、無症狀的總膽管結石但有擴大趨勢時或手術中意外發現有總膽管結石者,只要身體健康許可的話,應可考慮手術清除。

若膽結石合併有總膽管結石時,年輕且身體狀況好的人,可採剖腹膽囊切除再行總膽管取石術;若有急性膽管炎或胰臟焱時,可先用內視鏡括約肌切開術引流以延後手術時機,可減少手術的併發症。若為高齡病人或合併其他多種病況時,可先考慮經內視鏡或經皮穿肝膽管鏡來清除總膽管結石。

若是無膽結石之總膽管結石症患者,可先使用內視鏡括約肌切開術加上取石術,成功率很高。萬一失敗,可先置放經內視鏡鼻膽管膽汁引流管或經皮穿肝膽管引流術,待身體狀況改善再採行成功率較高的手術方法。

近幾年來,腹腔鏡手術已逐漸應用在各個領域,在總膽管結石症方面的應用也不落人後。特別在台灣地區,總膽結石比率比西方國家高出許多。由較早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之經驗,已發展出腹腔鏡總膽管切開取石術及縫合T型管。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