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甲在工商學院期間,雖已在不斷努力改進,但在當時讀逢甲的學生,還是沒有人像讀台大學生的聲音響亮,尤其是讀夜間部的學生更有一種自卑的心態,原因有二: 一為外人有藐視,二為校內尚有少數教職員也認為夜間部的學生不過是混學歷的看法,以本班為例,本班的學生多年是在社會上有工作而想更加充實學識智能的青年,上課求知的毅力很堅強,我自從財稅系開學訓練的第一天直到畢業會考和總考,從未請假,也從未缺課。很幸運我在財稅系被選為班代表,當了三年班長,畢業後到現在,每年的聯誼餐會中,同學們仍以「老班長」呼之。畢業時軍訓教官審查夜間部學生上課情形,本班最好,尤其是筆者為班代表,除了晚上是全程到校上課,還能帶動全班同學用功讀書盡可能充實學能的風氣,王教官就在開會中提議夜間部學生上課的全勤獎應由筆者獲得,可是就有人提出夜間部的學生雖有全程上課的熱心,也不過是混學歷而已,將此項獎狀讓給日間部的學生好了。所以我的全勤獎就未被學校當局所採納。事後聽說後:我特向提名的教官致謝,我說:我是來求學的,不是為了得獎而讀書,何況我在三十七年高中畢業後,因很多原因在軍中很辛苦的做了十年小軍官,再回頭來讀大學,不過是完成自己的心願而已,阮是「老班長」也是「老學生」,超過了讀書的學齡,那還去計較得獎不得獎呢!
本班畢業的校友,在社會上沒有財閥,在政府中也沒有大官,但卻都在為國家貢獻其所學,教育界,在國民中學有當校長的,教務主任、訓導主任、優良教師的,在財經界:有當處長、總經理、董事長的,本班有一位最年輕的女同學因在國中當教員兼訓導主任,服務熱心,工作成續良好,被調到清水岩童軍露營區擔任總幹事,快十年了,她說:每年在該營區露營、烤肉、寫生、郊遊的學生和遊客,均在三萬人次以上,因該營區佔地十二公頃,風景優美,是休閒的最好地方,她已六十歲了,很想退休,因為在人手不足,工作繁忙時,還要兼任工友。很歡迎校友到該營區郊遊,她會盡力協助。這些人,都是在做大事,不是做大官,君不見母校人言大樓進門的牆壁上還有財稅系夜間部的名稱和捐款人的姓名呢!
財稅學系在五十年代創設之初,台灣經濟還沒有今天這樣繁榮,人民生活也沒有現在富裕,學生上課,尤其是夜間部,每天都要三趕:一趕早晨上班(七點三十分出門),中午忙辦公室吃便當(帶飯盒),二趕下午要請假一小時提前下班,上客運汽車,轉乘大車,下車後,擠公共汽車,到學校門口買兩個麵包,等第一節下課後填飽肚子,基至有人還沒有錢吃麵包。三趕,是第三節課下課後的公共汽車,要到大車站乘大車,下車後再轉公路局客運車,走到家已是深夜十二時過了,這是距離母校較遠的投、彰、中縣的學生如此,就是在台中市區內,晚上放學回家已是十一時了。若沒有求學的毅力,怎麼能堅持到五年?記得我在班代表任內,張前校長,曾經要求我就我服務的機關,召集在逢甲讀夜間部的同仁,計約三十多人,我是以中午餐會的方式點名向院長一一介紹的,張院長很高興的向各位同學說「要更加努力,完成學業,貢獻國家社會。」還認為在一個單位中就有三十多人在逢甲讀夜間部,是一種好現象。廖前校長也曾對夜間部的學有一層更深入的瞭解,認為:「讀日間的學生是奉父母之命來上學的,讀夜間部的學生奉自己之命來求學的。」也曾鼓勵說:「夜間部的學生,只要每天都來校上課,修完學分,就應該可以畢業。」使那些讀夜間部的學生,均能發奮向上,並認為「吾道不孤」,還有老師同情鼓勵。
提起校友會,本班自畢業以來,每年都舉辦聯誼餐會,十周年、二十周年的餐會,都是在母校舉辦、三十周年是在虎山溫泉,由林三郎學長舉辦,因是兩天一宿,老師均未能到會指導。惟二十五周年的聯誼餐會,是在南投縣翠園由陳故系友移強在私人別墅招待,據悉因此地風景優美,曾邀請老師在此避暑,二十五周年會後並再補請廖校長暨夫人、楊老師,陳蒼和、潘文成等師友在台中財神百貨公司五樓貴賓室餐敘,據陳蒼和老師告知:這是英公第一次帶夫人公開參加宴會,可見本班系友面子夠大了。當然也是陳蒼和學長從中勸駕的功勞,筆者代表本班全體系友致謝。
今(九十三)年,本班輪值聯誼會長黃瑞穗、陳日東、潘鴻生、劉金賜等四人在上半年的餐會中,特別說明,今年是財稅學系建系四十周年,望我全體系友配合母校建系的各項活動,逢甲大學已由「創業維艱」到「守成不易」,進入「繼續發展」的階段了,學生畢業後,就業人數最多,出國深造者亦不少,不但在國內聲名響亮,在國外亦頗有名望。僅是逢甲校友會普及國內外,只要是有逢甲校友會的地方,逢甲人就都受到熱情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