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與人生學術研討會」每隔一年在逢甲大學舉辦一次(分別於1997、1999、2001年舉辦),均由母校教職員工佛學社社員自發主動、出錢出力發起辦理,今年在社長鄭保村教授帶領下,接續過去舉辦三屆的基礎,擴大舉行,並承母校人文社會學院、通識教育中心聯合主辦,台中市嗣雍齋國學研究社、母校普覺社、慈青社協辦,及台中市慈光圖書館、台中市正覺堂、廖英鳴文教基金會等單位贊助。在母校師長同仁及社會各界熱烈參與下,本著佛法學術化、生活化的理念,以期佛法落實生命教育,提昇校園人文素養、淨化社會人心。
「佛法、科學與生命教育」議題的探討,對宏揚佛法、心靈淨化助益良多。見護法師的演講道出其中之奧妙。法師表示:佛教具有至為豐富深邃的哲理內涵,對篤信佛教者而言,佛法不僅是一種人生哲學、道德規範,更是釋迦牟尼佛於人生究極真相之親自體驗,是置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是淨化人心,達到自在解脫的道路。而科學之發展亦是致力於世間真相之了解及人類生活之改善,依科學定律所開展之各項科技工程,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形態。科學與佛法,前者是講究物理實證形而下之學問,後者是心靈體驗形而上之宗教,二者皆以實事求證為要求,其內涵是有交集並能彼此呼應的。
見護法師從物理學、數學邏輯、電腦、心理學、生化科學等,取十餘個案參例,以突顯近一世紀最先進科學之發現,往往可資印證千百年前佛法之教理,使吾人不得不驚歎佛陀之洞見。再者,對於目前科學、科技所面臨之許多難題,佛法也提供些許線索,以對未來之學術研究有所啟示。法師特別強調,從心靈淨化角度而言,任由科技無限制的自由發展,所謂人定勝天的結果,人類必會自食惡果;吾人應以佛法的理念與精神引導科技之發展,方為大眾之福祉。
生命教育是二十一世紀人類的重大工程,佛法有助於生命教育之推動。海雲法師表示,知識教育在人類的啟蒙時代裡是與生命教育並進的,它們是人類生命中的兩大特色,且兩種教育是相輔相成的。但是自從文藝復興及工業革命以後,知識教育逐漸發達而且取得了絕對的優勢,泯滅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至令今人不識生命教育的存在及重要性。佛法的應用,確能豐富生命教育的內涵,增加生命的質量。
國內的生命教育,從民國八十六年起正式推動,在過去的七年中,從政府到學校都投入相當的人力、物力與心力,從事此方面工作的學者更是日益增多。在生命教育的內涵上雖然還存在著多元的見識,但大家勇於提出觀點,樂於實踐,在不同層級的學校,規劃不同的課程內涵,並逐漸朝終身學習的理想發展。相信大家對「生命」逐漸會點亮心燈,迎向光明。廖英鳴文教基金會在這項重要的工作上,敬邀大家共赴心力。
本次研討會論文(論文題目如附表)含兩篇專題演講均收錄於光碟中,有興趣者,請來信「廖英鳴文教基金會」或電子郵件給賴炎卿執行長,當即寄送(感謝逢甲大學教職員工佛學社的免費提供光碟)。地址:台中市文華路100號,e-mail:laiyc@fcu.edu.tw.
宋葛福教授/對「成唯識論」中四分緣相之探討
李明芬教授/以中道思想開展台灣知識份子的歷史使命與文化視野
李勝彰教授/佛教的家庭教育
林玉雲教授/覺的人生
林崇安教授/佛教心理學的實踐面
紀潔芳教授/生命回顧法、生命回饋法在生命教育教學運用之探討
范俊海教授/佛法中道思想對現代社會文化發展的意義
徐繼達教授/「離苦得樂」的經濟學分析
張清泉教授/儒佛的生命觀與生命教育
莊耀輝教授/生命的活水源頭
楊宗璟教授/佛學與交通專業和生活經驗之參照體會
鄭保村教授/試析經濟學的人生哲學
盧瑞陽教授/貪瀆動機論-反經濟倫理之心理與文化現象分析
賴炎卿教授/生命教育內涵之探討
謝靜琪教授/慈悲之意義與實踐
羅耀明老師/苦行於解脫道上所扮演的角色—以佛陀成道的苦行為脈絡
釋永有法師/生命的轉變-以自我回溯前世今生之經驗為例
釋見桅法師/佛法與生命教育之介說
釋宗麟法師/佛教優生學
釋開仁法師/從鳩摩羅什的譯語看菩薩的思想與特質
顧博光教授/寓言—問菩薩去